112學年-台北移地教學
「藝啟航」汲取多元養分 藝管所北北基移地教學
為提昇學生對於藝文實務環境與市場的敏感度、近身理解產業趨勢及發展,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每學年執行「移地教學計畫」,此次以「藝啟航-創業精神中的策略性思考」為設定,前往台北、基隆兩地,希望深入理解藝文創業的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不同挑戰,包括創業初期的規劃團隊的組成、市場分析及行銷管理等議題,藉由探究實際經營成功的案例,與藝文創業工作者交流學習,並培養創業思維。
為期一週的移地學習中,業界專家們分享創業與經營過程,領域多元涵蓋了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地方創生等產業範疇。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講述開設畫廊過程,以及成為專業藝術經紀人,面對市場衝擊的危機處理與經營困境;鵬博藝術總經理徐鵬博專攻小眾的古典音樂獨奏會,分享「跌倒也是累積經營經驗的養分」;本事藝術創辦人郭偉甫致力支持新興藝術家的實驗性創作,透過與藝術家合作,提高其作品價值,共達雙贏;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執行長金崇慧於2021年開始執行「國際偶戲職人學校」計畫,透過嚴謹、多元專業的教育推展,厚植偶戲專業人才養成;自由人公寓創辦人顏寧志則呼籲學生,不錯過任何展現自身作品的機會,並透過大量創作拉開與同業的差異;青雲閣主理人黃絡秦為接管歷史建築營運最年輕的經營者,她用商業保存城市記憶,在地復甦存在於萬華的百年文化建築;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李啟源則探討台灣劇場面臨如選角、宣傳、製作成本等困境,將挑戰轉變為營運思維,解決問題往前邁進。
移地計畫也赴基隆老漁港實地走踏。漁港停靠漁船、競標漁獲的盛況不再,留下待縫補的漁網與樸實的街屋,當地的正濱漁港面臨產業失傳、人口外移以及文化流失的挑戰,星濱山共創工作室主理人林書豪帶領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以「藝術參與」為首要任務,進入地方與其共創價值,後續加入「地方活化、經濟產值」等目標,不斷將文化和商業融合其中,達到平衡發展。近年已成功轉型為懷舊風格的觀光碼頭,漁港旁樓房一字排開,換裝成彩色屋,活絡港邊空間,無論是商店進駐或是展覽空間的設計,皆充滿亮麗的青春氣息。中山師生從漁會正濱大樓沿路場域探索,踏查正濱漁港的歷史脈絡,也與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帶領的在地文化、藝術、設計相關青年團隊交流。
藝管所移地教學計劃承襲以往,由所學會負責籌劃,郭翊綺、黃釋嫚擔任總召、副總召,帶領全體碩一生策劃與執行,從主題的擬定、策劃、提出方案等,計畫書並經中山藝管所助理教授魏君穎多次修繕指導,全所教授也給出建議,主題經業界專家首肯、提問整合、籌備過程的狀況排除等,在在考驗團隊成員的合作態度與默契,實習藝術管理工作的日常。團隊成員林詩祐認為,執行過程中,成員間的溝通協調著實是一大挑戰,從意見分歧、摸索、執行到整合,磨練處事智慧與態度;張詠嵐則認為,由團隊成員依據自身興趣及未來發展方向擬定主題、邀請專家、與講者對談等,需大量蒐集資料、分析整理,不僅提升自我能力,也是未來論文撰寫與職涯方向的規劃與準備。特別的是,本次移地教學計畫也同時結合研究生專題發表,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研發長于國華以及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俊裕進行發表評論,提供中山藝管所學生深化研究上的寶貴意見。
中山大學藝管所所長謝榮峯表示,藝管所在課堂教學外,將翻轉式教學概念運用至移地教學計劃中,訓練學生勇於研究自身關心的重要議題,共同討論發展策劃,並針對當代學術與實務議題設計交流及提問內容,後進行為期一週的移地教學,全所師生藉此建立並強化與大台北在地藝文及產業專業網絡鏈結,直接與實務專家面對面進行對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業界專家手把手帶領,亦汲取實務養分。團隊成員不僅在執行計畫過程中累積執行能力,增加自信,也增進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專業知能。